计组
计算机系统 = 硬件 + 软件
第一章
计算机系统 = 硬件 + 软件
硬件:计算机的实体,如主机外设
软件:具有各种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
软件可分为
- 系统软件:用来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(操作系统,数据库管理系统,标准程序库,网络软件,语言处理程序)
- 应用软件:按任务需要编制成的各种程序(微信等)
硬件的发展
摩尔定律: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品体管数目,约每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,整体性能也将提升一倍
硬件的基本组成
早期冯诺依曼机结构
“存储程序”概念:将指令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事先输入计算机的主存储器(内存),任何按其在存储器的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,以后就按该程序规定的顺序执行其他的指令,直至结束
输入设备:将信息转换成机器能识别的形式
存储器:存放数据和程序
运算器: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
输出设备:将结果转换为人们熟悉的形式
控制器:指挥程序运行
特点
- 计算机由五大部件组成
-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地位存于存储器,可按地址寻访
- 指令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
-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
(操作码:指明这条指令要进行哪些操作
地址码:指明要操作的数据存放在哪个数据中)
- 存储程序
- 以运算器为中心(IO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)
现代计算机结构
特点:
CPU = 运算器 + 控制器
现代计算机以存储器为中心
以存储器为中心最大的问题其实是IO,传统的计算机以运算器为核心,每次IO都通过运算器和控制器来做,浪费很多运算时间
以存储器为核心则IO设备可以直接与存储器交换数据
主存:主存储器,即内存
辅存:辅助存储器,即机械硬盘或固态硬盘
注意:主机包括的是运算器,控制器和主存储器,而辅助存储器归属于IO设备
各个硬件的工作原理
主存储器
1、存储体:数据在存储体内按地址存储
一个存储体分为一个个存储单元,每个地址对应一个存储单元
存储单元: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一串二进制代码
存储字(word):存储单元中二进制代码的组合
存储字长:存储单元中二进制代码的位数
存储元:存储二进制的电子原件,每个存储元可存1bit
2、MAR:存储地址寄存器(预访问的存储单元的地址)
MAR位数反映存储单元的个数(4位 -> 总共有2的4次方个存储单元)
3、MDR:存储数据寄存器(从存储器某单元读取的代码或准备往某存储单元中写入的代码)
MDR位数 = 存储字长(16位 -> 每个存储单元可存放16bit,一个字 = 16bit)
注意:一个字节 = 8bit,1B = 1个字节,1b = 1个bit
流程:CPU想要取得一个数据,它把想要的数据写到MAR存储地址寄存器中去,主存储器根据MAR中的信息从存储体中找到相应的数据,再写入MDR存储数据寄存器中去,最后通过数据线路传给CPU
运算器
用于实现算术运算(加减乘除)逻辑运算(与或非)
ACC:累加器,用于存放操作数,或运算结果
MQ:乘商寄存器,在乘除运算时,用于存放操作数或运算结果
X:通用的操作数寄存器,用于存放操作数
ALU:算术逻辑单元,通过内部复杂的电路实现算术运算,逻辑运算
控制器
CU(Control Unit):控制单元,分析指令,给出控制信号
IR(Instruction Register):指令寄存器,存放当前执行的指令
PC(Program Counter):程序计数器,存放下一条指令地址,有自动+1的功能
完成一条指令的步骤:
- 1、取指令(PC)
- 2、分析指令(IR)
- 3、执行指令(CU)
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架构
下层是上层的基础,上层是下层的扩展
编译程序: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全部语句一次全部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,而后再执行机器语言程序(只需翻译一次)
解释程序:将源程序的一条语句翻译成对应于机器语言的语句,并立即执行。紧接着再翻译下一句(每次执行都要翻译)
高级语言通过编译程序(编译器)翻译为汇编语言,汇编语言通过汇编程序(汇编器)翻译为机器语言,机器语言通过机器语言程序交给CPU运行,也可以跳过中间汇编语言部分,直接 编译或解释 为机器语言
计算机性能指标
存储器性能指标
K:2的10次方
M:2的20次方
G:2的30次方
T:2的40次方
CPU的性能指标
CPU主频:CPU内数字脉冲信号振荡的频率,单位是hz(10hz代表的就是每秒钟有10个脉冲信号)
CPU时钟周期:与CPU主频互为倒数,单位是微秒(纳秒)
CPI: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
执行一条指令的耗时 = CPI x CPU时钟周期
IPS:每秒执行多少条指令 IPS = 主频 / 平均CPI
FLOPS:每秒执行多少次浮点运算
(每一个波峰就是一个数字脉冲信号,脉冲信号可以指挥CPU内部所有的部件有节奏地工作)
系统整体的性能指标
动态测试:采用基准程序(跑分软件)来测量计算机处理速度
总结
第二章
进位计数制